晚山沐寒雨
幽林落霜风
烟云勤遮蔽
有晴也无晴

漫雾出叠嶂
渔歌绕山峰
前途未可量
只在山云中

秋否

昨夜一场淋漓的雨
仿佛一下子到了秋季
果儿还不曾饱满
秋夕已然然在即
树上落着一只雏鸟
试飞 在夏秋之际

隐月

暗云藏月影,
桑榆沐晚风。
都市灯如昼,
山乡岂明明?

无题

江山云梦里,
淡花一枝香。
清思遥相寄,
明月溯流光。

诸子百家(四)

  兵家–其实最早接触的是《孙子》,大二及以前是喜欢三国的,喜欢战争的,喜欢兵法的,《孙子》不仅仅是一部兵书,更有许多普遍存在的辩证思想在里面,经典的论断也非常多,可惜后来开始看《道德经》之后就再也没怎么看过了,去年还是什么时候买的一本收藏的,也真成了收藏的了;
  道家–接下来接触到的《老子》,是一部很短小精湛,博大精深的书,大学的时候,几次想背过,最后只得个滚瓜烂熟,可惜现在又生了,《道德经》是偶的第一推荐图书,书中蕴含着巨大的人生智慧。如果你只想逍遥与快乐,也许你应该读《庄子》,庄子是得大道者,是诸子之中最可爱的人;
  儒家–四书之中《论语》应该是最好看的,这是一部跟孔老先生最有关系的书,然后《大学》是篇不错的文章,《中庸》、《孟子》确实没怎么看,修身,齐家,治天下,《大学》是也,孔子生平,《论语》是也。五经皆是承上之品,《诗》《易》对后人影响最大,只有《诗》中的风的部分读过,不错~~;
  法家–其实对法家是有很多可以说的,商鞅,韩非,是我非常敬重的两个人,也是命运比较悲惨的两个人,执法为公,则视为利器,其器伤人,同时伤己,变法的人往往会成为众矢之的,吴起,商鞅,皆如是也。舍己为公,此真公仆也。法家、兵家、道家都是冷眼观人的,尤其法家,更起人性本恶之论,所以遭所谓善良的人鄙视,但中国自古外儒里法,大部分统治者都觉得道德是靠不住的东西,他只是一件掩盖在杀人的器具上的美丽的华沙;
  墨家–墨家是最有行动力的一派,行侠仗义,兼爱非攻,似乎是侠士的鼻祖;墨子是个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人,其平等,互利,互爱的理念什么时候也不会过时;

      形象   出身     主张
  兵家  将军   行伍之贵族  谋略
  道家  隐士   没落之贵族  超脱
  儒家  仕    强壮之贵族  礼法
  法家  改革派  穷困之贵族  酷刑
  墨家  侠士   平民大众   兼爱

诸子百家(三)

  渐渐的失望之后,疏落了一段时间,渐渐的开始喜欢墨子。其实对墨子并不熟悉,甚至其兼爱非攻是什么意思,都不能太清楚的跟别人解释,就如同柏拉图一样,其实对于柏拉图,我一无所知,只是听说过有一个精神恋爱,只知道有个与苏格拉底的对话,理想国,看都没看的东西,墨子亦如是。
  我猜墨子八成是单身,其实我的意思是孤儿,无至爱,故可兼爱;无至亲,故可兼亲。想其应该出于大众,故能曰兼,即平等。这也是我喜欢墨子的两个点,其一,爱;其二,平等。其实,最开始接触墨子,是在大学的时候,那时候听说墨家有个可以与诸侯抗衡的神秘兵团,诛杀暴虐,维护正义,其在《大秦帝国》里又验证了下。
  首先是平等,这是墨子与其他的最大不同。墨子摒弃所有的阶级观念,所有人在其眼里,均同等为人,没有优劣贵贱。在当时,甚至在当下,也是非常值得学习的。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乎?同罪乎?同罪乎?
  哎,平等的话题,实在说不下去了,还是说爱吧,孔子说仁者爱人,墨子说兼爱,孔子以有差别的爱,墨子以无差别的爱。孔子的学说主张维护周礼,礼仪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社会身份的规范,这种社会身份显然是有等级的,这里有好处,好处就是顺君心,所以统治者喜欢,顺人性,所以容易理解,当然儒家解释的时候是绑定在一起的,爱父母,如忠君一样,甚至国乃大家,忠君比爱父母更重要。这样更容易流传下来。再看墨子,其无差别的爱,看上去很诱人,但是实施起来却非常难,以至于,自墨子之后,墨家渐衰落,无法与儒,法同日而语。
  喜欢墨子,更多的是喜欢墨子这个人,以身作则,严于律己的行侠,有一种善良的魅力,有一种浪子情节的共鸣,有一种追求理想的同志。

诸子百家(二)

  大二的时候最喜欢道家,道家之大道者,如庄子,当时觉得有很多想法共鸣,所以不曾将其作为经典一样奉承起来,后来感兴趣了,却也没时间去细读,到目前为止,还是半知不解的。
  但喜欢道家一段时间之后,就觉得生活之意义何在,实在是个问题,超脱于世,固然是好,但,难道这辈子就这么过去了?那不等于说,我的生命就可以就此终结了?于是越发的觉得,一直超脱下去不是个事,所以渐渐的,我要入世而来。
  入世哲学里,对中国影响最大的,必然是孔子及其儒学。孔子是个很可爱的人,为什么可爱,现在倒想不起来了。孔子一生并不怎么得志,然其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,是我等的楷模。就好像三国时期的刘备,偶现在最喜欢的一个,其屡败屡战才是最难能可贵之处。孔子是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,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易》《乐》《春秋》,大抵都是承上之作,涉及的领域众多,自己读过的不过《诗》《易》《春秋》而已,说是读过,实在有些惭愧,只是读过其中只言片语罢了。
  其实《易经》倒是通篇看过的,这个多要归功于老爸是半个阴阳先生的缘故,但除了后面附的几篇文章,读着不错之外,前面的卜辞确实看不大懂,阴阳八卦之始祖,竟不得通,实在不爽;然后是《诗经》,诸子百家开启中华文明之智慧,《诗经》《离骚》则是中国诗歌之萌源。悲剧的是,司马兄的《屈子列传》读得朗朗上心,而真读起屈子的《离骚》之类,实在是难以读通。也许是过了那个读书的年代,所以很少能静下心来读书了,就再也读不下去了。不过还好《诗经》还读得一些,这本古代民歌的集本,确实蛮多经典之作,话说读《诗经》的很大一部分动力,是因为古书了随处可见的“《诗》曰”,也许是自己只读了“风”的部分,所以,“《诗》曰”还是很多的不懂。《春秋》其实都没怎么读,只是比较喜欢春秋战国这段历史,所以看过些片段,据说《左传》《谷梁传》《公羊传》是春秋三传,读过这些里的一点,是不是也算读过点《春秋》呢?
  儒家的经典思想,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一些,我这也说不出什么新意,所以也不大说,格物,明志,修身,齐家,治国,平天下,大概看得到儒家的个人的成长吧。其实,孔子更吸引我的地方是教育,作为万世师表,他是当之无愧的。前些时候,自己想写篇《子问》,大致的意思是子思见孔子于齐,向孔子请教育人的方法,不过最终也没成笔。育人,有时候觉得,现在的学校里,真可以开这么一门课,因为现在,大多数教师只管授业,甚至授业都不能,更不要说育人,不误人子弟,就不错的了。多多少少,对自己现在的性格的形成,实在感到庆幸,经常觉得自己能有这样的性格,简直是奇迹XX,因为从小到大,不曾有过人为的引导,只是靠着自己去茁壮,然后看看旁边的亲们,竟然和我差不多一样,在黑暗中摸索的我们,竟然没有走上歧途,这多多少少算是生命的奇迹。然而很不幸的,我们之后的人并没有那么幸运,因为他们生活环境并有我们那时那么干净。自由化的风潮,网络的侵蚀,带来各种各样的思想,误入歧途的机会大大的多了。
  读儒家的书多了,总是有想入仕的想法,当时似乎是这样,有时候感觉自己是一腔热血,总想为社会做点什么贡献,当时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社会主义改良派,总想实现些自己的政治抱负,可惜,自己水平太差,不能如意。后来上帝给了机会,加之老爸的督促,本来是上进的机会,可惜,可惜我那时已经失望了,更多的是带着老爸的阴影去从政,是我不想的。老爸很久之前,当过个小小的小官,因此家里才摆脱中下贫民的光景,当官有好处,可谓老爸的经验之谈。然而,然而我是不能这样去做的,大学时似乎曾经说过:如果你嫌他脏,就不要去污染他,CCP/CPC如是,GOV也如是。渐渐的,我终于对其失望,乃至绝望。不得不说,CCP/CPC的宣传能力,大不如前了。
  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每每都会想起这么句话,都会想自己何时可以安身立命。不过其实我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有两个,一个是上孝敬父母,下抚育子女,中欢愉其心,其资何来?有时候觉得单身的话,会更轻松些,没有经济压力,安身立命也就容易多了;二个是那些事兴趣,那些是能力,吾欲何为,可有所为?似乎很多方面自己都想去尝试一下,但是最终的落脚点并不那么清晰。这个物质的时代,谈理想似乎有点远了。也不知什么时候,我成了个幼稚可爱的人,至少用这两个词评论自己的人最多。

诸子百家(一)

  现在说这个话题,多少有点底气不足,因为工作的原因,许久不曾接触的东西,许多已经遗忘,残存的那点记忆,甚至形不成只言片语,然而,但是,很多东西就像萤火一般,稍纵即逝,你永远不知道,如果现在不写,以后还写的来不,于是,还是有了这篇文章。
  接触诸子,最最开始,也许是虚荣,读些,不,了解些,那些曾经的经典,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我的虚荣心,仿佛自己可以跟诸子站在一起,一下子高尚了许多似的。我从来不否认自己的虚伪,虽然这里有些矫揉造作,甚至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那个是真实的。好了,还是闲话少叙,转入正题。
  虽然最早接触的是孔子,但第一个进入内心的却是老子,当时喜欢老子,可能有两个原因,第一个是因为老子是出世之学,当时自己对事消极;其次是因为曾有那么个传闻说,老子做过孔子的老师,学习老子呢,自然高人一等。对于老子了解似乎还算比较多,虽然现世对老子其人及其书表示怀疑,但我这里仍然以那些个传说中的老子。老子写的东西不多,《道德经》仅5000字不过,在现在这个随便唠叨几句就可以两三千字的时代,这5000字倒是弥显珍贵。学者说,《道德经》非一人所做,是有道理的,书中的各个章节联系不大,更像是是东一句、西一句的集成,或许是人们以前一直把他当做一个思想体系来读,所以竟也可以把这些散落的只言片语,汇成“道德”二字。道,是世界运作的规律,德,是为人处世的智慧。《道德经》是诸子里最像哲学作品的一本,通篇玄妙,如云中之龙。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,智者见之谓之智,每个人的阅历不同,所以对这本书的理解也自然不同。
  道家思想,至少我理解的道家思想,是超脱于世的。他们把自己独立于纷杂的世界,站在这个世界的边缘,甚至外边,去看这个世界,所以冷眼旁观。于是,会觉得,为些个鸡毛小事发脾气是多么的不值得,即使生死大事,也不过如此;历史的车轮不断的前进着,我们对世界的愤愤然又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;仿佛自己在空中,看到了地上那个跟别人争的面红耳赤的自己,涩涩一笑,再也吵不下去了。
  然而,《道德经》不光可以静心安神,参悟天地之道,却也同兵家一般,是为谋略。此处之谋略,更阴暗难觉,但其诡诈之极,却不输于兵圣《孙子》。若书也分阴阳,那么《道德经》绝对是阴书中的极品。其道无为,无为并不是什么多不做,更多的时候是说,不要过多的做,比如要砍柴,那就砍柴好了,不要因为斧头不利,去磨斧头,又因为找不到磨刀石,百里去借。无为是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本,不要去做那些自己没必要去做的事。无为,是干净利落的,超脱常人之法的。《道德经》中另一个观点,不争。不争,是一种隐忍哲学,作为一个弱者,其争则易败,多为则不隐,乃至引火烧身。不争,更多的是,要让敌处之明,我处之暗,积攒实力,忍待时机。与无为并举,以静制动,就好像伺猎一样,没有十足把握,静若死物一般,但一旦看准时机,则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攻必破之。
  好吧,我多少有点小家子气,上一段是其小无为,乃其小不争。小无为非无为,乃无为为其所为,小不争非不争,乃以不争为争。其不为,故天下莫能阻之;其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然而小字之外,有其大。大无为者,大不争者,可谓出家人。出家人大家都懂的,这些超脱于世,参悟人生世界的高人,是世界的智者。但因其超脱,所以不卑不亢,似乎七情六欲在他们的身上已绝矣,实在有点反人类的样子。

回家

回家 我美丽的村庄
带着 我简单的行囊
幸福 洋溢在心房
家乡 我亲爱的姑娘

房子 不曾改变模样
容颜 已渐渐的沧桑
温暖 家里的一米阳光
家 我的美丽天堂

炮仗 一直在唱响
日出 新年第一缕阳光
许下 我的新年愿望
纳福 我亲爱的师长

遇见 我亲爱的姑娘
紧张 我无知的彷徨
燃起 我美丽的幻想
啊 我亲爱的姑娘

回乡偶书(四)

  终于踏上了返程,带着许多的书,和一身不堪。
  似乎每次出门,都总是如此,也许,是偶不想离开农民这个身份的心理再作祟。
  返程票偶买的更迟,所以终于也要“人满为患”了,因为上车比较早,所以偶躲在一个角落,倒也是安乐,旁边来了两位MM,结果禁不住诱惑,去到了车厢中间,换做了几位大哥。
  看了会儿阿爱的故事,渐渐有些犯困,于是就眯了会儿。再清醒时,旁边挤来了一位MM,现实版的汤同学(汤唯),拿着本政治书籍在哪儿看,于是越发觉得自己不堪,索性连招呼也不曾打个。
  总是骗自己说,我们生命中路过那么多人,一次只不过是偶遇,再次也许才是缘,曾几何时似乎跟某个人遇见过几次,最后也没怎样,于是越发觉得自己是个懦夫,一切不过搪塞的借口,恩,借口。
  也许某一天,我应该突然跑到某个人面前对她说“我爱你”,是的,不论过去怎样,不管未来如何,至少那一刻,我想,是爱的。